粉剂灌装机的生产流程看似复杂,实则遵循 “备料 - 预处理 - 灌装 - 封口 - 检测" 的标准化逻辑,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。不少企业因忽视流程细节,常出现物料结块导致灌装堵塞、计量不准引发产品不合格等问题,掌握规范流程能有效规避这些痛点。
第一步:物料准备与预处理,是保障灌装顺畅的基础。需先将粉剂原料(如蛋白粉、代餐粉、药用粉剂等)倒入储料仓,若物料含结块或杂质,需通过前置筛分装置过滤(建议搭配 80-120 目滤网),同时开启储料仓内的搅拌组件(转速控制在 30-50r/min),避免粉剂因静置出现分层。若生产易吸潮粉剂(如某些药用辅料),还需开启除湿系统,将储料仓内湿度控制在 40% 以下,防止物料吸潮结块堵塞灌装通道。
第二步:容器定位与灌装,核心是精准与稳定。空瓶经输送带输送至定位工位,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瓶身信号后,输送带暂停,灌装头自动下降至瓶口合适高度(通常距离瓶口 5-10mm,减少粉尘飞扬)。随后根据预设剂量(如 5g/10g/20g),通过螺杆式或负压式灌装系统将粉剂送入瓶内 —— 螺杆式适合流动性好的粉剂,计量误差可控制在 ±0.2g;负压式适合易扬尘的轻质粉剂,能减少粉尘外溢。灌装过程中,设备会实时监测灌装量,若出现偏差自动停机报警。
第三步:封口与外观检测,是产品合格的关键。灌装完成后,瓶子进入封口工位,根据包装类型选择对应的封口方式:铝箔封口需通过电磁感应加热,确保密封严实(剥离强度≥5N/15mm);旋盖封口则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旋盖力度,避免过松漏粉或过紧损坏瓶身。封口后,视觉检测系统会自动检查瓶盖是否歪斜、铝箔是否破损,不合格产品将被自动剔除至废料通道,避免流入后续环节。
第四步:成品收集与设备清洁,不可忽视。合格成品经输送带送至收集区,同时设备自动开启 CIP 清洗系统,对储料仓、灌装头、管道等接触物料的部件进行清洗(若生产药用粉剂,需后续进行 SIP 灭菌),防止不同批次物料交叉污染。
遵循这套标准化流程,既能保证粉剂灌装的精度与效率,又能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生产故障,尤其适合食品、医药、日化等对粉剂灌装要求严格的行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