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
碘伏消毒液灌装与密封全流程:技术要点解析
更新时间:2025-11-10   点击次数:291次
碘伏消毒液因呈弱酸性、含碘成分且有一定黏性,其灌装与密封需兼顾精度、防腐蚀和密封性,避免成分流失或污染,整个流程需遵循标准化技术规范,具体可分为四大核心环节。

IMG_20240720_084457.jpg

首先是物料与容器预处理。灌装前需对碘伏原液进行过滤,通过 1-5μm 精密过滤器去除杂质,防止堵塞灌装针头;同时对包装容器(如塑料瓶、安瓿瓶)进行清洗与灭菌,采用 “纯水冲洗 + 热风烘干 + 紫外线消毒" 流程,确保容器内壁无油污、无微生物,避免影响碘伏稳定性。若使用玻璃瓶,还需检查瓶身有无裂纹,防止灌装后渗漏。
其次是精准灌装操作。碘伏灌装多采用耐腐蚀性强的蠕动泵或陶瓷活塞泵设备,避免金属部件与碘伏接触引发腐蚀。灌装时需根据容器规格(如 10ml、50ml、100ml)设定参数:针对小口容器,采用 “慢 - 快 - 慢" 三段式灌装,先慢速填充瓶口避免飞溅,中间快速提升产量,慢速收尾保证精度;针对大口容器,可适当提高速度,但需控制灌装压力,防止液体因黏性产生挂壁,确保灌装量误差控制在 ±0.5% 以内。
随后进入密封环节,不同容器对应不同密封技术。塑料瓶多采用旋盖密封,需调节旋盖扭矩(通常为 0.8-1.2N・m),过松易漏液,过紧可能导致瓶盖变形;安瓿瓶则采用熔封技术,通过火焰加热瓶口,使玻璃熔融后密封,需控制火焰温度(800-1000℃)和加热时间,确保封口处无气泡、无裂痕,密封后需进行负压检测,排查微小渗漏。此外,部分软管包装采用热封密封,需调节热封温度(120-150℃)和压力,保证密封边平整无渗漏。
最后是后道检测与处理。密封完成后,需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:一是倒置测试,将产品倒置 5-10 分钟,检查是否漏液;二是重量检测,核对灌装量一致性;三是密封性检测,通过真空检漏仪检测包装内是否存在微小孔隙。合格产品方可进入贴标、装箱环节,不合格品需及时剔除,避免流入市场。
通过标准化的预处理、精准灌装、适配密封及严格检测,既能保证碘伏消毒液的成分稳定性,又能确保包装密封性,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