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悉设备结构与原理:操作人员需预先了解灌装机的部件功能(如旋转机构、灌装系统)及工作流程,避免因操作盲区引发风险。
穿戴个人防护装备:必须佩戴安全帽、防护眼镜、耐酸碱手套等,接触腐蚀性耦合剂等物料时需加穿防化服。
检查工作环境: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、地面干燥防滑,配备消防器材及泄漏处理工具(如吸液棉),尤其针对液体物料操作场景。
功能测试:确认急停按钮、安全联锁装置(如防护门传感器)正常工作,试运转时听有无异常噪音。
参数核查:根据物料特性(如黏度、腐蚀性)确认灌装速度、压力等参数设置,禁止未经培训人员调整核心参数。
物料兼容性:检查管路、密封圈材质是否适配物料(如耦合剂需耐水耐油材质),避免腐蚀泄漏。
禁止接触危险区域:旋转部件(如输送带、旋盖头)运行时禁止伸手或用工具伸入,设备需加装防护栏及警示标识。
规范操作手势:避免在灌装头下方穿插手指,取放容器时保持双手在安全距离外,防止夹伤。
防泄漏与飞溅:采用潜入式灌装头减少泡沫和溢出,若发生耦合剂等液体溅洒,立即停机清理并更换防滑垫。
防静电操作:处理酒精类易燃物料时,确保设备接地良好,禁止在操作区使用明火。
立即停机:遇异响、泄漏或人员接触危险部件,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按钮,切断总电源。
报告与记录:故障需由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拆卸,事后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及处置过程。
日常清洁:每班结束后冲洗管路,清理残留物料(如耦合剂结晶),避免堵塞或腐蚀设备。
部件更换:定期检查密封圈、齿轮等易损件磨损情况,更换时需使用原厂配件并停机断电。
上锁挂牌:维修时悬挂“禁止启动"标识,断开气源、电源,必要时安排专人监护。
资质要求:电气系统、压力部件维修需由持证人员操作,禁止违规接线或改装设备。
制度化约束:建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,明确操作人员、维修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,定期开展应急演练。
持续培训:新员工需通过理论考核+实操培训方可上岗,每年至少进行1次安全知识复训,重点强化机械风险和化学品防护内容。
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安全注意事项,可有效降低机械伤害、物料泄漏、设备故障等风险,保障操作人员安全与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